另一方面,而對於大型企業而言,反而必須進一步考量全球跨國生產網路的彈性生產與變遷。
我們太習慣於戰鬥、對抗,並希望擺脫這些部分,以至於根本不知道它們到底是誰。生理回饋理論的創立者艾默和艾莉絲.葛林夫婦(Elmer and Alyce Green)發現,當人們的大腦發出θ波(一種深度放鬆、充滿想像力的狀態)時,能對原本以為無法控制的生理機制展現顯著的控制力。
心理學家米哈里.契克森米哈伊稱這種狀態稱為「心流」,他發現這種狀態是各種富有創造力與高績效者特有的體驗。對蘇菲派來說,這是存在於我們內心的神,是我們的「摯愛」。我們內心深處的『我』存在於神裡面,神也在其中擴張。不同傳統會以不同的語詞來描述「自我」狀態,例如內在的智慧和慈悲同理、自由、輕鬆、釋放、穩定、清晰感。因此,基督宗教的神祕體驗不僅是對內在自我的認識,也是讓我們真實經驗神就存在於我們裡面。
無論你是否相信神就住在你心裡,或者認為這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意識,世界各地的信仰傳統都有一項共同的信念:我們內心有這麼一個角落,要進入它並不困難。比方說,內觀(vipassana)是佛教一種很受歡迎的靜心形式,包括單純觀察內心浮現的每個念頭或情緒狀態。周奕成表示,迄今還有人批評與中國經貿脫鉤的路線,主因是還習慣停留在過去30年的舊思維,以為與中國合作就能加入區域經貿體系,而忽略了新趨勢與新時代的來臨。
2014年太陽花運動喚起經貿過度仰賴中國的危機意識,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,到2020年全球經貿局勢已截然不同,「太陽花率先提出對這個時代警醒」。1967年出生的周奕成,在1990年代領導草山學運抗議「萬年國會」,是學運世代代表人物之一。」 他指出,更可悲的,港人之間仍容易互相批評,「單是移民已可以互相批評,移民的被指放棄香港,不移民的被指投降」,這都會損害內部團結。香港不少公民組織解散,媒體停運。
我們一定要足夠的手足、足夠的朋友,有這份勇氣一起進入這個會議廳。他說,但隨著時間過去,太陽花學運的光環也逐漸褪色,台灣人民有不滿會宣洩出來,但忘記了對自己家園的責任,容易變成情緒化的民粹政治,被機會主義者利用。
徐承恩認為,太陽花學運動的效應,甚至延續至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。太陽花學運十年了,徐承恩認為,正好利用此機會檢討台港兩地社會運動。2016年5月,蔡英文政府撤回對126名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刑事提告,其後更有運動參與者從政,顯示在民主社會中,依舊容得下異見。周奕成分析,1990到2020年是「全球化承平時期」,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,掀起全球化熱潮,兩岸經濟整合是顯學。
徐承恩認為,台港人民都應該回歸運動的初心,最少要內部團結,「未必在香港能做到什麼,但最少不要內部罵戰。他說,當時台港同樣面對社會運動低潮期。而這些機會主義者只顧找代罪羔羊,而非真正為國民利益解決問題。而今十年回首,徐承恩也問,當運動的光環退卻,參與者初心是否仍在? 已移居台灣的香港歷史作家徐承恩接受《中央社》訪問時表示,太陽花學運爆發前,台港面對同一問題,就是中國企圖以經濟手段擴張影響力,對台港民主政治不利。
2020年香港實施國安法,不少政治人物流亡海外或被捕,包括初選案的47名泛民主派被控違反國安法。基本法23條立法草案如無意外也快將通過,香港會進一步銷聲。
」 周奕成:太陽花是時代先聲,惜未留下不可逆政治改革 (中央社)太陽花運動10週年,「野百合學運」世代的創業家周奕成認為,太陽花最大成果是阻擋服貿,成為時代先聲,終結過去30年仰賴中國的經貿思維,對全球化提出警醒,缺憾則是未能替台灣政治留下「不可逆轉」的改革。2012年台灣總統選舉,當時社會有聲音認為競逐連任的馬英九太親中,想換掉他但換不走
該論壇接著是數位展覽的形式進行,其內容包括數位政府的相關技術、產品和解決方案。洪馬內見證各MOU的簽署後,在論壇中提供其對數位轉型的看法,並邀請與談人針對一些重點議題提供其意見,包括政府應如何因應快速發展的數位技術,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。此外,他們還將全年增長預期從先前的2.3%上調至2.5%,接近星國政府對2024年1%至3%的預測範圍的上限。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5日執行任務時,遭中國海警以水砲襲擊,雙邊在南海再爆衝突。國防部長9日也下令派駐126名海軍預備役至巴丹群島,中國隨即表示菲方的舉動是在台灣議題上玩火。根據彭博社估計,截至3月底,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(GDP)可望增長2.9%,是過去六個季度中增長最快的一季。
尤其會強化地區和國際合作。菲律賓與美國將在4月進行年度「肩並肩」聯合軍事演習(Balikatan),2023年的聯合軍演為雙邊最大規模演習,共計1.76萬軍人參與,澳洲與日本也派員參與,並首次在靠近台灣的卡加延省(Cagayan)進行海上演習,而今年傳出可能在距離台灣僅約140公里的巴丹群島省進行演習。
論壇的第一環節以研討會形式進行,由柬國及國際代表討論和分享政策方面的關鍵主題,包括數位技術進步的趨勢,並針對加速數位轉型和利用新技術的經驗交流意見。早在2020年澳洲外交部長便提出要將雙邊關係升級的議題。
根據共同聲明,兩國合作建立在尊重國際法、彼此的主權獨立、領土完整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上。越南總理范明政則回應,樂見兩國關係進入新的篇章。
並表示對南海地區日益緊張局勢的擔憂,呼籲用法制、和平手段解決爭端。柬國在該論壇的開幕典禮中亦與合作夥伴國簽署了4份MOU。印尼觀光及創意經濟部3月10日發出聲明透露此項消息,但未說明細節及可能的巨星人選。新加坡&印尼|泰勒絲演唱會為新加坡帶來龐大商機 印尼尋求合作 美國創作歌手泰勒絲(Taylor Swift)3月2日至9日於新加坡獨家開唱,六場演唱會門票全部售罄,預計帶來2.6億至3.75億美元的旅遊收入。
該省省長卡伊科(Marilou Cayco)本週接受採訪指出,美國陸軍將於4月下旬抵達,並計畫由美國資助,在群島建設民用港口,不過目前並未透露確切的港口位置。洪馬內在論壇中強調,該論壇旨在分享數位政府轉型的經驗,加強並擴大本地區數位轉型專家之間的合作,凸顯柬國數位政府委員的成就,尤其是在「2021年至2035年之數位經濟和社會政府框架」和「2022年至2035年柬埔寨數位政府政策」下的作為。
考慮到大型演唱會為新加坡旅遊、飯店及餐飲業帶來的龐大商機,印尼觀光及創意經濟部長桑迪亞加(Sandiaga Uno)上周訪星時,與星國負責貿易關係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(Grace Fu)商討了兩國合辦世界級活動的可能性。印尼海洋事務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(Luhut Binsar Pandjaitan)7日也表示,新加坡能提供的,印尼也提供,「我們必須勇敢地競爭」。
桑迪亞加表示,根據新加坡的經驗,舉辦國際活動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,演唱會觀眾的消費是普通遊客的5倍,希望與星國合作。編譯:荊柏鈞、柯昀伶、鄭熹、黃以樂(南洋誌)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263期,為讀者挑選2024年3月2日至3月15日期間,有關新加坡、印尼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菲律賓、緬甸、馬來西亞與泰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。
3月7日,澳洲與越南宣布將兩國關係升級為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」。菲律賓|美國出資在菲巴丹群島建港 商務訪團宣布投資10億美元 針對近日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的衝突,美國發布聲明聲援外,傳出4月雙邊聯合軍演可能在靠近台灣的巴丹群島舉行,美方並出資建設民用港口。桑迪亞加指出,印尼政府正在籌備「印尼旅遊基金」,提供資金及激勵措施,支持當地組織舉辦世界級音樂表演,以及文化或體育活動。洪馬內在上任後,在其「五角戰略」的第一階段中,將前任總理洪森的數位經濟和社會政策變得更具體明確。
美國國務院隨後發布聲明聲援菲國、譴責中國,並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。艾班尼斯在2023年6月出訪越南時、在雙邊慶祝建交50週年之際,也再次提出希望升級關係。
而新加坡主辦方支付給泰勒絲的費用是來自該國的旅遊發展基金,這是一項後疫情基金,旨在重振新加坡的旅遊業。論壇中也針對加速數位人才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行討論。
時值東協與澳洲峰會,越南總理范明政出訪澳洲。澳洲總理艾班尼斯(Anthony Albanese)3月7日宣布,澳洲與越南的關係升級為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」。